冬至这天是如何来的

华夏民族冬至节的来历

冬至,俗称“数九”、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,也是华夏民族农历24节气中最早被制订的一个重要的节气。冬至作为节日,来源于3000多年前的周代,盛于唐宋,并相沿至今。

冬至,起源于3000多年前一次国家层面的都城规划。当时,周公(周文王)为了占卜国家社稷的吉地,始用土圭法测影(找出“土中——中国的中心”。这种方法是“测土深,正日影,求地中,验四时”)。其要义是“树八尺之表,夏至日,景长尺有五寸;冬至日,景长一丈三尺五寸”,即竖起高为8尺的标杆,在夏至日观测,中午的日影是1.5尺,冬至日中午的日影是13.5尺),这在当时有着政治意义的举动,却成了影响后世几千年的节日之一。

据《尚书·洛诰》记载:周公“朝至于洛师”,对洛阳周边的几个地方做了考察,最后确定涧水东、瀍水西、瀍水东皆“惟洛食”(都是兴建宗庙社稷的好地方)。周公通过“土圭测景”选定洛邑基址的史实,被载入了古代典籍,也被后人奉为封邦建国的成法。

冬至日也是数九的第一天,但并不是最冷的时候,因为地球表面有大气和水分,能够储存热量,并不是“即存即失”,而有“积热”。冬至之后,虽然太阳高度角渐渐高起来,但是一个缓慢的恢复过程,每天散失的热量仍旧大于接收的热量,呈现“入不敷出”的状况。到了“三九天”,积热最少,温度最低,天气也就越来越冷。

古人认为,自冬至起,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,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,是大吉之日。因此,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、家庭聚餐等习俗,也往往出现在冬至。冬至又被称为“小年”,一是说明年关将近,余日不多;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小编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ranqigaiguan.com/lsjm/9999.html

(0)
上一篇 43分钟前
下一篇 43分钟前

相关推荐